山岚已经把外卖都拆了出来,也没必要装模作样的把餐品再摆盘进自家的盘子里,他们几个就直接从外卖盒里吃了。
山岚专门给珊莉点了儿童餐,虽然不确定健不健康,但味道还是挺不错的,珊莉吃的很开心。
祝元心里记挂着小方给的邮件,于是在尽快给珊莉喂完饭之后,顾不上自己吃什么,赶紧打开电脑查看。
小方的确是一大早就发来了邮件,听山岚说,昨晚他跟万璞玉通过电话,已经跟万璞玉说了祝元昨天在协会发生的事情。
关于那个驼背男人,万璞玉让小方跟先前的情况一样去调查。
因此,小方就先把之前阶段性调查的结果先发给祝元看看,免得他身边总是出事儿,等的着急。
那还真的很贴心了。
祝元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打开邮箱,迎面闪烁着红点作为提醒的,就是小方刚刚发来的邮件。
邮件本身没什么内容,只是给了一个挺大的附件,把调查到的信息打包做成一个文件,果然符合道阳观的传统。
文件最开始提到,小方通过一些人脉调查,查到了有关“海鸥书店”的信息。
海鸥书店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书店,或者严格来说是“存在过”。
在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后,很多私人营业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城市中专门的商业街也越来越热闹。
海鸥书店,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而且是很早一批打出“连锁店”概念的品牌。
到了九十年代末,在南方很多发达城市,都有这家连锁书店的身影。
那时候还是纸质书畅销的时期,网络没有这么发达,人们对纸质书的需求很大,也难怪这个品牌的生意能做这么好。
跟新华书店这样的大头抗衡肯定是做不到,但这家书店品牌在行业内也算是运营很成功。
然而,就在这个品牌逐渐走上如日中天的时期,它却突然倒闭了。
很奇怪的,明明它的资金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运营方面没有出差错,各地的分店都在正常营业着,但总公司却申请破产,并在一年内迅速关掉了在国内各个城市的多家分店。
小方调查了大部分店面在关闭之前的经营情况,除了零星一些因为选址问题出现经营情况一般外,其余的店面都处在营业收入的正常范围内。
而这个“海鸥书店”品牌,所有的分店都是总部直营的,没有一家是加盟店,所以在大规模关店时,也没有引起下面员工的抵抗。
总公司给员工发了很丰厚的遣散费,倒也没落什么埋怨,公司就这么顺利的关门,这个品牌随之没落。
祝元收到的那张名片上写着的店面地址,小方在全国的范围中都查了。
在现在的地图上,确实不存在这么一个地点,但是想到海鸥书店在九十年代末就集体关门就受到了启发,开始在那个年代的地图上调查。
文件中附上了一张老地图,这种老地图没有电子版,所以这是个扫描件,小方在不知道从哪儿淘到的一张一九九一印刷的地图上标出了一个地点。
这个地点,就是名片上出现的,海鸥书店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