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些山屯离县里是远了点,可也是这地方的。
“再加上书记也说了,招工优先烈属军属,就算二哥现在不在部队,可我大爷大哥二哥之前在抗联部队待过,你这也在优先招工的里面,只要你想去,就肯定能进去。”
谢一城是一点没有夸张,就李燕这条件,加上他手里有名额,只要确定了想进厂,肯定能安排进去。
问题就在于,李燕愿不愿意去。
下山是能跟谢家有经常见面聚一起,做一些有益的事,可孩子带不下山去。
两个孩子,一个七八岁,另外一个三四岁,在屯子里有胡碧芸在可以读书识字。
这都是沾亲带故的关系,加上又是在家门口都是熟悉人,肯定稳当靠谱上心的多。
去县外面的工厂工作,赚钱是赚钱,问题是现在厂办学校还没有广泛普及开。
现在工厂都还没有建设成,甚至扩建跟地基都还没有打,更不要提学校的事。
厂办学校真要是往前数,在19世纪末的晚清就存在了,开平矿务局的办理的学校。
但开平矿务局创办的学校是技术学校,教的是技术方面知识为主。
后续建国后,因为工业生产开始,从毛熊带来的工业化转移,整个一五计划这么多工厂建成,人员聚集带来的必然是各种配套,就有了厂办学校,厂办医院这些。
可问题是,县里工厂才刚开始建设,之前也因为规模原因,没有进行过厂办医院跟学校建设。
后续如果大规模扩建,这些配套肯定要安排上。
可问题是要建学校,不是短时间就能建成的,而且学校建成,教师跟学生也要安排,医院里面医生药品都要准备。
如今这个年头,教师跟医生都是比较缺少的,人员也多集中在城市内,越是大城市越集中。
县城因为体量较小,教育资源跟医疗资源也同样比较缺少。
如果是在农村地区,离得远没办法就算了,现在进厂就跟进城没多大差,有些东西忽略不了。
这么一来,因为教育跟医疗问题在,不论是李燕还是谢家有都不会同意孩子陪着下山。
这样就会导致父母跟孩子距离太远,没人在面前。
李燕都这样,谢家康媳妇王芳更不可能去,谢家良的孩子比谢一城家的还小,更去不成。
屋内瞬间沉默下来,除了孩子吃饭声没人说话。
白敏兰瞧着李燕不说话,主动开口问道:“三儿,这进厂是进哪个厂?”
“肯定是进纺织厂,我二嫂子进砖瓦厂,待半个月能没半条命,再说里面都是一帮大老爷们,他一个女人进去忙活待不了,要是进砖瓦厂,还不如不去。”
目光打量着众人,谢一城继续道:“二嫂你回头好好想想,或者回头找时间下山找二哥说说这事,你要是想去就你去,不想去就算,毕竟这工厂招工名额确实不算多,而且招的还是女工。
“咱们县里,能让女人挣钱的忙活,真没有多少,关键是又累又苦还赚不到钱。
“这事二嫂你好好想想吧,时间还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