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南朝风起云涌(1 / 2)

就在贺烽于兴庆府清算西夏遗产,整顿内务之时,

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应天府,新近成立的南宋建炎朝廷,却沉浸在一片复杂难言的气氛之中……

应天府行宫,虽简陋些,但经仓促的布置,也已经勉强有了几分宫廷气象,

虽比起昔日东京汴梁的繁华盛景,略微显得有些简陋而局促,但朝廷内的一应军政要务,也已经可以有条不紊的展开

殿内,新帝赵构,身着龙袍,端坐于御座之上,

他年轻的脸上,带着几分尚未褪去的惊慌和强装出的镇定,如今自己骤登高位,显然与他还是皇子时相比,让他有些局促

当初虽身为皇子,但和自己的太子哥哥明里暗里争夺些政治资源,他还能应付,

可现如今让他忽然自己挑起这朝廷的重任,不论是政治素养,还是对朝内群臣的驾驭能力,都颇显费力……

他能在靖康之难中幸免于难,并被宗泽等老臣拥立为帝,实属侥幸,

但面对破碎的山河和强悍的金兵,他内心深处充满了迷茫与恐惧……

御阶下,文武分列,以宗泽为首的主战派,慷慨激昂,力主北伐,迎回二帝

而以黄潜善,汪伯彦为首的主和派,则强调稳固现有局面,避敌锋芒,甚至主张南迁以避金军兵锋……

此刻,大殿之上正在争论的,正是刚刚传至应天府的消息惊天军情!镇朔军崛起,覆灭西夏!

须发皆白,却精神抖擞的宗泽一步迈出班列:

“陛下!”

他声音洪亮,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贺烽此人,虽出身行伍,后受先帝册封,其先守京兆,败西夏十万大军,继而西征,犁庭扫穴,一举覆灭西夏!此乃不世之功!”

“更难得者,其军纪严明,抚定地方,可见并非莽夫,老臣以为,当务之急,应速遣使者,携陛下诏书,前往兴庆府,对其大加封赏,招抚其心!”

“若得贺烽及其麾下虎狼之师为援,则北伐复国,大有可望!”

……

宗泽的提议,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朝野震动,议论四起!

招抚一个手握重兵、行事不羁的军阀?

垫上许多保守派的大臣难掩忧虑……

毕竟那贺烽统领的镇朔军,早已屡次僭越,不仅屡次不听朝廷调遣,甚至还曾公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挥师直逼京师!

当初连大宋引以为傲的上四军溃败,都出自他的杰作!

镇朔军当初的做派,不仅是正面和大宋的禁军对敌,更有甚者,还暗通款曲,私下策反收编朝廷的禁军!

最初的陇安军,种师道种师中兄弟麾下的西军,上四军之中的天武军……如今全都已经并入镇朔军麾下序列……

光是这一点,那镇朔军反心已显!

就是当初能册封这贺烽为“镇朔王”也是因为当时形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

而如今,这支镇朔军更是势不可挡,竟一举灭了西夏!

那西夏可是雄踞西北的强权,在辽宋之间周旋百年不倒!

朝廷数次用兵未果,边境上也始终胜负难分,即便后来西夏表面上向大宋称臣,实则从未真心归附!

百余年见,宋夏之间的争端纠葛,对朝廷毫无助益不说,长期以来西夏就如一块去不掉的顽疾……朝廷既无力剿灭,也未能收服……

可就是这样一块硬骨头,竟被贺烽的镇朔军一举荡平了!

放眼天下,即便是如今兵锋正盛的金人,也未敢轻言能做到的事,却让他贺烽做成了!

这样如日中天的镇朔军,可能听从朝廷的号令吗?

若真迎他们入朝,来的究竟是援手,还是夺主之患?只怕到时候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

果然,枢密使汪伯彦立即出言反对:

“宗老将军此言差矣!那贺烽,不过一介边镇悍将,侥幸取胜,其吞并西夏,行径与叛逆何异?”

“未经朝廷许可,擅启边衅,虽灭西夏,亦属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