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果然是世家出身的公子(1 / 2)

上元县的大小官员早已得到消息,在县衙静静等待。

胡仁彬准时到达,算是正常的工作时间。

胡家少爷虽为县尉,但看着前任县令离开后,上元县群龙无首的状态,怎能按捺得住?

此刻,上元县正处于无人统领的局面。

“胡县尉,恭喜你今日晋升!今后还请多多关照。

当然,既然已经升职,还操心这个旧县令的职位做什么?

前任县令因功升迁,匆匆离去,甚至连交接手续都未完成。

然而,这样的事情在当地乡绅和衙门官员看来,可是非同小可。

今天,吏部官员将正式宣布新任县令的任命。

胡仁彬听闻此消息,感到十分意外。

“诸位为何这样说?!”

“县令?”

“我德才浅薄,怎敢担当如此重任?!”

“诸位莫要取笑于我!”

胡仁彬连连否认,但他的诚恳表情在旁人听来,却成了谦逊之举。

这让一众官员更加热情高涨。

啧啧,果然是世家出身的公子,面对县长大位仍能如此从容。

这岂不是表明这样的人更值得信赖?

自上次胡仁彬从户部争取到赈灾款后,上元县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谁都知道,能在关键时刻从户部顺利获取资金,没有关系和背景是不可能的。

因此,当县令职位空缺时,众人一致认为,这个位置非胡仁彬莫属。

因此,众人才会如此谄媚。

毕竟,虽然对方年纪轻,但改变不了他将成为自己上司的事实。

这要是不搞好关系,以后怎么在单位混下去?

就在众人热闹之际,吏部官员突然到访。

来者根本没有寒暄,进门后直接宣读了吏部对上元县县令职位的安排。

任命书宣读完毕并公示后,上元县上下一片震惊。

什么?!

怎么会是县丞接手?

怎么回事?

不是说胡仁彬背景很强吗?

为什么不是他接任?

难道上次去户部只是巧合?

瞎猫碰上死耗子?

就在众人暗中质疑胡仁彬的身份时,那宣读完任命书的吏部郎中,完全无视刚升职的前任县丞,径直来到胡仁彬面前,笑眯眯地说道:

“仁彬,几年不见了,还记得老夫吗?”

胡仁彬苦笑着拱了拱手:“张郎中,风采依旧,下官当然记得!”

张守成听后心中大喜!

哈哈,少爷还记得我,这是大好事啊!

不过,尽管心里高兴,他依然板着脸说道:

“怎么,几年不见就疏远我了?”

“以前你可是叫我很亲切的‘张叔’呢!”

胡仁彬张了张嘴,看了看周围一脸惊讶的众人,最终还是苦笑着再次拱手,喊了声“张叔”!

听到这声“张叔”,张守成心满意足。

自己辛苦跑到上元县,不就是为了这个称呼吗?

哈哈,没白跑一趟!

“仁彬啊,说实话,县令的任命书上原本写的就是你的名字。

结果被令尊拦下,改了!

张叔怕你心里不痛快,特意找来了这份差事,就是想让你开心点。

有什么委屈尽管跟张叔说。

看着这对完全不将旁人放在眼中的“叔侄”,整个上元县的人都愣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这胡县尉究竟是什么来头?

越来越看不懂了。

---

关于胡仁彬的身份,上元县内众说纷纭。

上元县虽地处偏远,但毕竟是应天府管辖下的县份,与府衙及各大衙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胡仁彬到任的第一天起,关于他的背景就有无数猜测。

起初人们以为他是胡大老爷府上的人,毕竟同姓。

可后来发现胡仁彬行事低调,完全不符合胡家嫡子的身份。

很快,大家就排除了这个可能性。

无论众人如何揣测,始终偏离事实甚远。

而胡仁彬对这些议论毫不在意,游刃有余地应对着。

当年即便他有些纨绔习气,也无法掩盖他胡家大少爷的真实身份。

那些年,他在胡府见过的世面,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

什么样的官场人物、什么样的场合,他没见过?

比起上元县那些吏员和乡绅的小聪明,当年能进入胡府的,哪一个不是精明过人?

他们都是能在明朝开国朝堂站稳脚跟的厉害人物。

即使只是旁观,经历这么多事,多少也能学到些东西。

正因为胡仁彬行事滴水不漏又低调,让大家始终摸不清他的底细。

直到现在,大家依然在胡乱猜测。

如今看来,倒有不少好处。

至少少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不用担心被人轻视,这种感觉相当不错。

而作为胡仁彬背后的“慈父”,一手促成胡仁彬现状的胡大老爷,对他的成就毫不在意。

在他看来,能为胡仁彬争得一个官身就够了!

不再是白身,就不会再靠家世混日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官职大小并不重要。

甚至他希望胡仁彬一辈子只做个小小官员。

有他的威势撑腰,没人敢欺负他。

做个闲官轻松自在,多好?

要是可以,他都想和儿子换换身份了。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暂且不说胡家父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