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约三事?(1 / 2)

却说曹植引经据典的争辩叫曹洪听得怒极而笑,戟指曹植,斥曰:

“子建,汝莫要巧言诡辩,混淆视听。

斥侯之责,关乎军情,如飞鸟之察风云,狡兔之警猛兽,须臾不可懈怠。

汝以虚文之辞,隐于这‘士卒’二字之后,擅自调走耳目,坏我军机,致昨夜惨败,折损三千精锐,营寨焚于烈焰,粮草化为灰烬,如此罪责,汝安能推诿?”

我是下令叫士卒休息,没说叫斥侯休息!谁叫你把斥侯调回来的!

曹植整了整衣袍,面无惧色,从容对曰:“将军且息雷霆之怒,听吾一言。

昔赵括熟读兵书,然纸上谈兵,终致兵败长平,为天下所笑。

吾虽呈谏策,然用印决断,权在将军。

若将军细究其中深意,明辨各职之需,何至有昨夜之失?

且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斥侯固为耳目,然若士卒疲敝,士气低落,纵有斥侯传讯,亦难挽颓势。

吾意,本在恤军抚众,振我军之根本,使全军能齐心效命,未料将军曲解,致此祸端,安能独罪于吾?”

我又没从过军,打过仗,我怎么知道士卒不包含斥侯!

你身为主将,看过谏册之后自己盖的印,怪我咯?

再说了,就算我不调回斥侯,也不见得能打赢。

曹洪闻言,气得须发皆张,跳至案上,厉声道:“汝休得强词夺理!

汝身为监军,当思为军谋利,为战助力,而非以此迂阔之论,误我大事。

汝既引经据典,可曾闻‘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为将者,当有明断之智,审时度势,而非拘泥于这等文字歧义,陷大军于险境。

汝今番作为,仁在何处?勇在何处?严在何处?”

你别跟我在这玩文字游戏,斥侯就是你调走的!

还有,你个整天摆弄诗词歌赋,随军带着美姬的浪荡子,懂什么叫打仗吗!

曹植不慌不忙,据理力争:“将军所言,吾亦深知。

然仁,非独对厮杀之士卒,亦应泽被全军;

勇,不在逞匹夫之勇,而在有果敢之谋,行利军之事;

严,非苛责求全,乃依规行事,使各职各安其位。

吾之谏策,旨在全此数德,将军若能悉心体悟,妥善处置,昨夜之败,或可避矣。

且吾为大王嫡子,受命监军,所图者,乃军之昌盛,国之安稳,岂有故意坏军之心?

望将军明察。”

斥侯是我调走的,但是你主将盖了印,我才调走的,是奉命行事!

至于斥侯和士卒之间名称的误解,这能怪我么?还不是你身为主将不够严谨!

我也读过兵书,你少拿我不知兵说事!

别跟我咋呼,我好歹是你老板亲儿子,我比你在乎国家大事!

曹洪闻言,气得是须发皆张,双眼中的怒火几欲喷薄而出,择人而燎。

一旁沉默的徐晃,也是个人精,早听出了二人的言外之意,见二人争执不下,抱拳进言曰:

“将军、三公子,二位请暂且息怒,如今蜀军新胜,士气正盛,我军当思补救之策,齐心应对,而非在此争论,互责其咎。

昨夜之失,已不可追,当下应重整旗鼓,严整防务,再图破敌之法方为上策。”

曹将军,那可是大王的嫡子,你跟他吵起来,吃亏啊。

三公子,曹将军可是主将,有兵权的!你跟他吵,以后承世子之位之时,给你添堵可咋办。

此言一出,二曹皆不再言语。

徐晃又道:“为今之计,当收拾残营,再立新寨,操练士卒,恢复士气...”

二曹沉默不言,只等徐晃说完,曹洪命徐晃重新安营扎寨,三人不欢而散。

与此同时,那美姬随侍的仆从怀揣密信,出了大营,径往东去。

荆州,南阳郡。

清晨,关羽率两千弩手驾起木筏,沿着独山向南,搜寻夏侯惇残兵。

南面宛城周仓亦率数千水军,驾走舸向北,一路去夕阳聚寻找关羽,一路四处散开,搜寻曹军。

巳时七刻,有先前派出的斥侯驾舟来报,言宛城西北约莫十里外,有一矮坡上,发现曹军踪迹。

关羽闻讯,即率两千弩手随斥侯指引,向西南行去。

木筏速度稍慢,及关羽率军抵达矮坡左近时,周仓已与夏侯惇残兵战了一场。

水军作战,素以弓弩为先。

这可是一般诸侯玩不起的兵种。

以陆军打造最为昂贵的骑军为例。

战马、甲胄、兵器、粮草,皆非寻常士卒能比。

所谓一骑抵十卒,说的可不只是战斗力。

以供养一名骑兵举例,粮食消耗约为四百三十石每年,寻常步卒二十二石每年,约等于二十倍。

饷钱方面,骑卒大约两万四千钱每年,寻常步卒一千四五百钱每年,约十六七倍。

装备养护方面,骑卒大约六千钱每年,寻常步卒三千三四百钱每年,约近两倍。

总估算,供养一名骑卒大约每年需十万钱,而寻常步卒每年消耗尚不足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Ps:十万钱如果不算战乱等因素,其购买力相当于三十万华夏币!

这还是赵林改军制之后,大幅提高了军人待遇,才有的差距。

若是以曹魏方面,或是孙吴方面来算,差距只会更大。

但这些看似昂贵的消耗,在水军面前,不值一提。

以周仓率领的水军所驾驶走舸为例。

老版电视剧里的,七点文中所描写的走舸实际比这个小,并非江东的“走舸”。

作为战船中规模最小,最普遍列装的走舸,长约五六丈,宽约二三丈,仅造价便超过四十万钱,相当于四个全甲骑兵的一年花费。

而走舸按关羽麾下水兵的标准,可载十六人。

其中六人主司驾驶、摇橹,六人负责弓弩,四人以特制长柄兵器为防卫。

当然,事实上在水军接战的时候,通常十余人一同射箭,待与敌船接近了,又各持刀枪跳帮作战。

而这里,就是水军最贵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