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的神射有几人?
辕门射戟,距离一百五十步,射中小枝的吕布算一个,可惜是站在平地上,箭射固定目标,不足为奇。
要说射动态目标,太史慈当榜上有名。
约莫八九年前,孔融于北海受困于管亥,太史慈受母命前往救援,单枪匹马杀出包围圈。
在此期间,太史慈弯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毛本),射死数百人(罗本),也有说射死十余人(叶本)。
总之,单枪匹马冲出重围,“无不应弦落马”可见箭术高超。
可惜,黄巾军顶多算是民兵、土匪,甲胄不全都不足以形容,虽是箭无虚发,然距离较近,又无甲胄护身,亦不足称神。
不过后来太史慈投奔孙策之后,随军讨伐麻保贼,曾于城下一箭射中贼寇左手,可谓难度极高,关键的是射箭之前,先道:“看我射中这厮左手!”
若论箭术,自然绕不过赵云赵子龙。
虽然在这个时空没有那句“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 教你知我手段!”
以及在舟船上一箭射断徐盛船上篷索的神之一手。
但是赵林自幼随云叔勤练弓马,岂能不知自家叔父的箭术如何?
只是终究不为外人所知,惜哉。
江东还有一人箭术高绝,专射成名人物的甘宁。
如射死黄祖、凌操、蔡埙,还有被甘宁一箭射中面门,险些丧命的乐进。
可惜皆为乱军之中,冷箭偷袭,算不得神射。
其余如“借箭射郭淮”的姜维,尚且还是个孩童。
“箭射飞雁”的关兴,还是个假装严肃的小胖墩。
潼关之战箭射驾舟之人,险些将曹操射死在逃命路上的马超,枪法更胜射术。
另一时空水淹七军,将庞德副将成何一箭射死的关羽,虽也箭术高绝,却不以射人闻名,反倒是经常被人射中两只臂膀。
同样是另一时空汉中之战,魏延曾在曹操中伏时,在乱军之中射掉曹操门牙。
还有箭射甘宁的沙摩柯,一箭射中徐晃额头,致使徐公明当场毙命的孟达等。
以及徐晃曾在铜雀台射中随风飘摇的柳条...
善射之人何其多也。
但为何赵林在跟着云叔学了多年弓马后,却要再跟着黄忠学了个八成?
因为他贪图黄忠的家传铁胎弓啊!
咳咳...
当然是因为黄忠箭术绝顶了!
须发皆白的七十岁老头,好似长了一双稚童与鹰隼融合的双眸。
清澈、锐利。
曹军推进,阵中多有火把。
黄忠身后也有两座火势蔓延的营寨。
如此火光摇曳之中,单人独骑面对数千甲胄齐备的精锐,上数善射之人可曾经历过?
若叫吕布、赵云、关羽、甘宁等辈面对此等阵势。
吕布会如何?以方天画戟应对,还是取弓在手?
赵云以龙胆亮银枪断后,还是取弓在手?
关羽、甘宁会提刀杀人吗?还是取弓在手?
太史慈箭射无甲胄护身的黄巾箭无虚发,面对这结成军阵,重甲推进的曹兵,又如何应对?
只有黄忠!
只有年逾七旬,须发皆白,刀法不输关二爷的老将黄汉升!
取弓在手,弯弓搭箭!
这是老将军最自信的手段,最拿手的本领!
老马沿着寨墙木栅栏缓步移动,老将跨坐马背,端详曹军阵势。
阵前,两骑重甲骑士分立左右,引军向前,应是二军侯。
阵中,五骑一字排开,间或十余步,指挥若定,应是军中校尉。
阵后,两骑将催马缓行,身后有壮硕曹兵扛着黑底白字的大旗,应是督战的将军。
火光之中,黄忠锐利的双眼扫过曹军阵势,心中已有计较。
老马缓步行至寨墙缺口处,仿若漫步于荒野中,低头衔起青草叶子,细细咀嚼。
曹军阵中,一校尉冷哼一声,只道那老儿失了智,竟敢策马出营,迈入自家弓弩手射程之中。
校尉大喝一声:“弓箭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