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溃兵夺门而走(1 / 2)

却说黄忠率千余轻骑夜袭曹营。

奋力三刀伤了甲胄不全的徐晃,又兵分两路,在营中往来冲杀,驱赶曹军溃兵向东逃窜。

西首曹营大乱,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混乱至极。

即便徐晃忍痛聚兵,但大旗不举,金鼓不鸣,黑夜之中,兵慌马乱,又如何能分辨徐晃在何处?

及至大营西面又亮起无数火把,数不清的蜀军步卒呐喊着杀进营来,夜里无从分辨蜀军兵马几何,曹军更无战心。

徐晃也惊疑不定,只道是蜀军另有援兵,一同夜袭,只得引左右数十骑,匆忙向东逃去。

途中又遇蜀骑拦截,徐晃奋力杀出,夺路而走,身后只有十余骑跟随。

及至逃到东寨门,溃兵争相夺门而出。

十余曹兵生生拆下紧闭的寨门,扛着木栅门跑了十余步,方才奋力丢到一旁,仍险些砸倒两个不长眼的溃兵。

徐晃等人虽说骑着战马,但辕门只有两丈宽窄,数千溃兵争抢出门,早堵得水泄不通,有看似机灵的曹兵几人一伙挤到木栅栏角落,趁着左右无人,搭起人梯互相托举,翻墙而过,先过去的同伴却眼珠一转,扭头便跑。

看似机灵的曹兵含泪捂紧嘴巴,不让悲伤露出声响,只能在心中默默送上祝福:“我敲尼玛!”

待到黄忠慢悠悠的率军赶来,溃兵已将寨墙拆出近百步宽窄,早一溜烟的向东逃去。

若叫赵林当初在湔水东营时,张任麾下的蜀兵有这破坚的本事,恐怕早就死张任手里了。

言归正传。

曹军西头第二营乃是夏侯德麾下万人队。

早在徐晃大营被袭之时,夏侯德便已闻讯,匆忙披挂战甲,手持长枪,叫聚兵迎敌。

起初,夏侯德只调集两千人马,于辕门处列队待命。

连营之势,重在相互支援。

只是在黑夜之中,只见得徐晃营寨大乱,人喊马嘶之声,惨叫怒喝之声,不绝于耳,却听不见有号角与金鼓响起。

夏侯德不明徐晃营中战况,不敢贸然引兵援助,只得先派斥候前去打探。

要说两寨之间二三百步的距离,斥候须臾之间便可探个来回。

谁料那斥候入得营寨之后,迎面便撞上无数溃兵,待要回去报讯时,竟被溃兵裹挟其中,堵住退路。

及至辕门被拆,斥候方才出了营寨,却也不用他报信了。

因为夏侯德营寨的大门也被溃兵拆了,数千溃兵涌入夏侯营寨,反将两千列阵以待的曹兵阵势冲乱。

真不怪这夏侯德无能。

连营立寨的地方夹在渭水南岸与秦岭之间。

这一段地势略为平坦,形似带状,宽窄刚好立下营寨。

大概这个模样,连营在河道比较直的地方。

按三公子曹植谏言,以徐将军为西头首寨,夏侯德次之,夏侯尚再次,及至七万精锐连成七座营寨,形似一道道关口,莫说黄忠兵少不敢来攻,便是赶来,有此七座关口似的营寨,也可使黄忠寸步不前。

然而,谁能料到那黄忠七旬老汉,真敢夜袭!

不对!

徐将军先前派了斥候监视陈仓四门,为何还会被偷袭?!

难道是斥候偷懒,睡着了?

不可能,军阀严苛,斥候皆是精挑细选的老卒,岂敢违抗军令。

难道是斥候被射杀了?

更不可能!

斥侯的坐骑可是军中最好的!仅次于各将领的坐骑。

而且,斥候不以厮杀取功,若有危险,以报讯为要,远远躲起来观察陈仓四门罢了,怎会一个都跑不回来?

琢磨半晌,夏侯德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