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担心李峰能不能抗住压力,不如担心横山勇者11.5万兵力够不够第八战区收拾的。
第八战区手握三个军,足有15万兵力,从兵力角度看占据了绝大优势。
何况还有侧翼的第五战区配合作战。
一旦日军陷入苦战,第六战区必然站出来趁机反攻。
有第五战区、第六战区协同,兵力优势在我。
日军大规模调动的时候,李峰的命令频频下发到前线各部队,依托水网环境,迅速拉出了一条密闭的防守线。
沙袋工事、机枪火力、火炮迅速部署开。
拦在了日军进攻的路线上。
仿佛是瞬间完成了进攻与防守之间的转换。
战火瞬间波及大片区域,炮火的硝烟遮蔽了天日。
鬼子的支援部队发起了波浪式进攻,这是他们擅长的突击战术。
士兵嘴里喊着 “万岁”,试图凭借人海战术突破防线,甚至派出自杀式冲锋小队,携带炸药包冲击碉堡。
以往这种进攻可以轻松的撕开国军阵地,更是无往不利。
可这一次失算了。
进攻的鬼子兵在炮火覆盖下损失极大,大小口径的迫击炮接连落下,横扫一片。
还没冲到工事前,鬼子就死的死伤的伤,躺满了地面。
调防而来的 13 师团则聚焦渡口争夺战,出动 20 艘水上炮艇,配合步兵向北部渡口发起突袭,炮艇上的机枪、曲射炮对岸边工事狂轰滥炸,妄图打通补给通道。
但这种25吨的小规模炮艇,只有70毫米的曲射炮,根本扛不住榴弹炮的反击。
期间多次与第八战区部队近距离交火,双方在滩头展开激战,重机枪连续扫射之下,日军尸体一度堵塞河道。
面对日军凶猛反扑,换装美械后的三个军展现出 脱胎换骨”的战力。
三个军合计配备 M1919 重机枪 360 挺、60mm 迫击炮 540 门,还新增了坦克与 105mm 榴弹炮,伊尔 2 轰炸机也能时刻支援战场,火力强度较此前提升 5 倍以上。
第八战区部队最大的不同是对火炮的运用,可以搭配成规模、成体系的火炮进攻。
尤其是38t坦克的身影,活跃在战场之上。
搭配步兵防守反击,能够对敌造成极大伤亡。
小鬼子的战术其实很落后,欺负一下农业国就算了,碰上正儿八经的现代化部队,纯纯挨打。
很多指挥官还是一根筋,万事不决就是板载冲锋。
以前的部队弹药不足,机枪数量上,火炮更是无法抗衡日军,能够被猪突攻势给压制。
眼下的火力凶猛,冲的越凶死的越快。
机枪形成交叉火力,密集弹雨将日军冲锋小队成片击倒,日军士兵往往未冲到阵地前就已伤亡过半。
伊尔 2 轰炸机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与第八战区的He100战斗机组成混合编队。He100先升空与零式战机缠斗,凭借其速度优势,击落 5 架零式,夺取局部制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