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的前两日,陈延已经将带回来的红薯全部拿去临川县一处郊外的庄子上开始了选种育苗。
并叫庄头认真看护好,除了每日进行记录的庄头,他还选了几个一起帮助庄头干活的人。
这些人从最开始就参与全程,到时候,红薯扩大种植面积的时候,他们便可以指导后面来的人。
其余,陈延并不允许任何别的人靠近红薯育苗的地方。
现在恰是七月初,正好是种植红薯的季节。
现在开始育苗移栽的话还是来得及的。
红薯育苗成功,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个月育苗成功后,就可以开始移栽。
正巧,在时间卡在他考完乡试后。
陈延算了算,应该是赶得上的回来亲自种植的。
将野生红薯改良培育成可食用红薯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且依赖经验积累的农业实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陈延并不着急,他甚至打算用个几年的时间来改良培育。
毕竟,他有的是时间。
期间,他也和顾甄以及自家老爹说了这件事儿,让他们有空便去给他巡视巡视。
两人虽然不明白这东西能有什么用,但见到陈延如此重视的样子,也都上了心。
具体的后面的步骤,陈延已经写在了纸张上了,后面若是他真赶不及的时候,就让人按照他的方法来进行便是。
其实具体操作步骤并不难。
这就是一个定向选择与栽培干预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野生种筛选 → 优株留种 + 无性繁殖 → 改土栽培 + 控苗 → 适应性驯化 → 多代稳定推广。
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 - 选择 - 实践的经验积累,逐步将野生植物转化为人工栽培作物。
是个漫长且需要耐心的过程。
光是选择优质种子,陈延就用了一日。
一个马车的野生红薯也就只有一千四百斤左右,最后挑选下来,能够种植的红薯也只有二百一十斤左右。
二百一十斤红薯,只能种植差不多十亩地。
但,这也非常不错了,现在只是试验阶段,依照红薯的产量,明年便可以多种植一些,他相信,明年挑选出来的根茎也会比今年的优质。
陈延将前世看到过的一些土地堆肥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等上方法记录在纸张上,顺便请教了一番家里人,现有的一些堆肥技术等。
古今结合嘛。
做完了这一切的准备,陈延也准备去梧州府准备乡试考试了。
“儿子,你东西都拿好了是吧,那些书啊什么的,都拿上了吗?”陈老三边将两盒子的吃食放上马车上边询问着自家儿子。
“都放好了。”
“成,那咱们现在就走吧。”陈老三说道。
“哇~哥哥,哥哥~”
陈延正想要上马车呢,就被自家幺妹宁宁给抱住了大腿。
“哥哥,你不要走哇~”宁宁小朋友这两日才和这个回来的哥哥熟悉,每日都要让哥哥抱才会高兴,现在见人要走了,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小孩子已经知道了,这次哥哥出去,要去很久才回来,她舍不得。
“哎哟!我的小祖宗,哥哥这是有正事儿呢!”白氏见状,无奈过来就要将人提溜走,但,下一秒,就见女儿哭得更大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