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通辽决战19--炮火炼狱(1 / 2)

5000多门火炮齐射是什么概念?

漂亮国M1型155毫米重型加农炮,炮弹重42KG,每分钟射速大概4发;

三九型105毫米榴弹炮,仿自漂亮国M2A1式榴弹炮,炮弹重14.97KG,每分钟射速大概10发;

三九型75毫米山炮,仿自日式九四式山炮,炮弹重5.7KG,每分钟射速大概18发;

四一式76毫米加农炮,仿自毛熊ZiS-376毫米榴弹炮,炮弹重6.23KG,每分钟射速20-25发;

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仿自是毛熊M1943式120毫米迫击炮,炮弹重15.8KG,每分钟射速大概15发;

82毫米迫击炮,目前中国广泛使用的迫击炮,炮弹大概3KG,每分钟射速大概20-30发;

大决战电影辽沈战场的炮群,不过其实严重不符合战场实际中的炮兵部署要求

再加上缴获鬼子的数百门各型火炮。

简单计算一下,这5000多门火炮每分钟便可以向鬼子阵地投射大约发炮弹,弹药投射重量大概为300-340吨,已经赶得上联合空军一次大规模轰炸的投弹量了。

而这,仅仅是一分钟的投弹量。

南路军司令的命令,是炮火准备整整半个小时。

如果连续开展30分钟时间急速射,八路军炮兵们便可以向鬼子阵地投射大概210万发,总计约一万吨的炮弹。

平均到包围圈内的20万鬼子头上,大概每个鬼子落弹10.5发,约50KG炮弹。

炮火强度,已经远远超过后面解放战场三大战役时的炮火强度,甚至瞬时强度超过了所谓的?范弗里特弹药量?。

炮群威力可想而知!

而这,甚至还不是反攻东北八路军的全力。

毕竟独立支队1纵以及一大票北路军部队的炮兵部队都没有集中过来,通辽战场上的坦克炮、防空炮、60毫米迫击炮也并未上阵。

如果都集中起来,只怕炮火强度还能翻倍!

这就是为什么二战期间炮兵才是地面火力支柱的原因。

相比轰炸产生的燃油和机体寿命成本,相比轰炸机有限的弹药携带量,火炮的弹药投放成本更低,数量更高,且能够伴随步兵们行动,攻击目标更为精准,杀伤效果也更加突出。

战场上,新兵怕机枪,老兵怕大炮,不是没有道理的。

………………………………

如此大规模炮击下,八路军炮兵阵地上炮口暴风震耳欲聋,而鬼子阵地则是顷刻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

巨大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如同无尽的响雷般连成一片。

恐怖的冲击波横扫四周,直接将无数沙土抛向了天空。

无数火球在鬼子阵地表面炸开,之前还有些青翠的草地片刻便变成一片焦土,绵延数十公里的鬼子阵地很快被烟尘和硝烟笼罩覆盖。

存亡之战的剧照,后面就是遭遇密集炮击的阵地,大家想象一下吧

但笼罩的烟尘并不影响八路军炮兵们继续以急速射方式向着敌人阵地投射炮弹。

无数黑点在八路军炮兵阵地飞起,在天空划过一串串红痕后落入到烟尘之中。

无数朦胧火球在烟尘之中继续炸开,天女散花般飞溅无数弹片的同时,在烟尘中爆发一股股明显的冲击波动。